立言论坛 | 立言首都金融论坛 · 第7期:“新形势下如何拓展金融科技的落地场景”研讨会在京举办

首页标题    立言论坛    立言论坛 | 立言首都金融论坛 · 第7期:“新形势下如何拓展金融科技的落地场景”研讨会在京举办

 

9月29日,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北京市朝阳区金融办支持,神州信息和金融科技50人论坛协办的“新形势下如何拓展金融科技的落地场景”研讨会在京举办。这是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成立后举办的第七期会议,会议围绕“新形势下拓展金融科技的落地场景”进行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思考。

新技术需要落地场景的支撑,金融场景的落地是金融科技的核心价值。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都需要一定的落地场景。金融科技涉及领域广泛,落地场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目前已经应用到智能投顾、小微企业贷款、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等多个场景中。金融科技以技术为纽带,将技术应用到新业务模式和新产品服务中,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拓展金融科技的落地场景。新冠疫情冲击下,技术在非接触式服务中的应用,使得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更加丰富。此外,9月2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北京自贸试验区将建设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试验区,建立应用场景发布机制,发布最新应用场景。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政产学研不同领域的嘉宾,就新形势下如何拓展金融科技的落地场景进行研讨。 

 

会议开场,由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和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做致辞发言,金融科技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闵文文主持了该环节。

 

郭为:神州信息董事长

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基于企业实践探索,面向未来发展,介绍神州信息围绕金融科技有两个方向在探索。第一个方向是结合分布式、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去中心化”,能够将银行传统核心解构,分解到不同应用当中,将分布式架构发挥到极致。第二个方向是场景金融。金融机构由原来基于效率、基于批处理,转变为现在强调实时处理、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去中心化”使得在客户层面上迅速汇集应用。另外,基于开放银行,将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和金融结合在一起。

他认为,例如数字货币场景就是金融科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未来央行如果落地数字人民币,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支付应用场景,同时助力金融安全与信息安全;二是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在非去中心化情况下、开展包括区块链在内的非传统技术的场景应用探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杨涛: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围绕金融科技落地场景需要重点关注五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金融科技落地场景中关注技术与业务的关系。无论是持牌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创新,还是新兴技术企业服务持牌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技术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如果根据业务需求匹配相应的技术,但是由于业务需求往往服务于现有商业模式逻辑,因此很可能导致业务走到技术后面。因此如何突破技术与业务的矛盾是未来讨论金融科技落地场景的重中之重。

第二个问题是金融科技如何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的关系。金融科技创新首先解决的是金融领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等问题,但是延伸到实体领域,或许某些场景中金融科技创新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晰。比如消费金融领域,存在理性消费者和非理性消费者,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金融科技创新会否带来新的风险?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三个问题是开放与闭环的关系。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是开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商业模式遇到的挑战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如在欧盟地区推进开放银行建设过程中,既存在银行不愿意真正开放核心数据的问题,也存在原有商业模式没有真正被颠覆,被打破的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在当前商业模式下简单开放,可能会失去核心的、唯一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闭环在某种意义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平台经济模式,当前受到了非常严格的监管。无论是开放,还是闭环,都以平台经济模式为核心,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场景落地。未来金融科技场景应用的另一个重中之重,就是不能简单地谈局部业务和局部应用,而需系统考量平台生态建设。

第四个问题是标准与非标的关系。当前监管层高度重视金融标准化,但是还存在很多非标准化领域。从理论上讲,供应链金融很难进行标准化。如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金融,其核心是“确权”,但是现有机制很难有效支撑确权,因此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一个非标准化业务模式。一方面,为了适应监管,适应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在推动一项业务创新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它的标准化问题;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业务特征,如果难以进行标准化,需关注如何运用金融科技来弥补矛盾?

第五个问题是基础与应用的关系。衡量应用的重要标准,是能否带来商业模式的回报,能否可持续运营。当前所有金融场景的探索都面临基础环节的问题,基础环节涉及到数据、技术、人才、共识和制度监管,这些还未形成公认的准则。当一些机构试图率先推动金融科技场景落地,会面临基础支撑不足的问题;但是如果纯粹基于商业模式,前提条件总是不成熟。因此行业领先机构除了考虑短期应用的商业模式之外,还要从行业出发去推动一些基础性工作,这同样也离不开政府和协会的作用。此外,数据问题也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着眼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数据究竟是C端数据还是B端数据,是着眼于数据治理还是数据挖掘和应用,是着眼于数据安全保护还是数据使用效率,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下一步金融科技创新的纵深度。

 

第二部分是主旨演讲环节,邀请到了神州信息农业板块总经理、农业农村场景金融专家王宇飞,神州信息政府战略本部总经理桑建伟,神州信息税务场景金融专家辛园,神州信息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张勇华,华夏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周永华,中信百信银行副首席战略官陈龙强,深圳南山宝生村镇银行董事长王宇星,深圳南山宝生村镇银行独立董事许学军等来自科技和金融两个领域的专家就金融科技场景问题展开讨论。主旨演讲环节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闵文文主持。

 

王宇飞:神州信息农业板块总经理、农业农村场景金融专家

神州信息农业板块总经理、农业农村场景金融专家王宇飞首先介绍了神州信息银农直连1.0和2.0业务。在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创新农村集体资金支付结算方式的政策背景下,神州信息结合“银企直连”提出“银农直连”。银农直连以农村集体资金收支管理为核心,管理人员通过银农直连平台实现线上资金支付申请、审批,并通过与银行的对接实现线上支付,且自动生成资金支付凭证入账,减少现金的使用,从而实现“干部不经钱、会计不经钞、支付全留痕”。银农直连2.0业务可扩展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产权交易、农村“三权”抵押、阳光村务便民金融服务、产融结合(单品全产业链)、生物资产动态评估抵质押、农业保险服务、整村授信、三农基础信用体系建设等多个场景。

其次,神州信息具有雄厚的科技能力。研发积累形成三农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三农业务场景输出解决方案,使用以后沉淀数据,数据共享并进行挖掘。对外研发落地全流程信贷平台、全流程网贷平台,帮助科技能力较弱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零搭建全流程网贷平台。依托农业农村大数据和农业金融模型,满足金融机构不同的业务需求。融入三农业务场景,在不同的流程模块提供对应的匹配服务。

最后,神州信息在金融农业场景领域积累了众多优势。在业务方面积累了优秀服务产品及众多经典案例,在数据方面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积累了全国范围的经营承包权、两区数据和农村集体资产数据,在能力方面积累了技术能力、数据服务能力、金融服务能力和模型分析能力。

辛园:神州信息税务场景金融专家

神州信息税务场景金融专家辛园从三个方面对神州信息税务数据应用场景进行了介绍。首先,当前已有的“银税”产品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市面上很多“银税”产品主要依托发票信息和税务数据,其他维度的有效信息还有待大力发掘引用;二是“银税”产品线上化能力不足,大部分仍采用线下模式,仅部分流程转为线上操作;三是“银税”产品设计趋同,缺少竞争优势。神州信息依托税务数据,打造B端场景综合服务,包括获客导流、线上智能风控、产品流程设计、系统建设等一体化解决方案。依托对税务数据解读和应用能力,通过与政府机构等有效资源合作,聚合各类银政企服务资源,运用金融科技赋能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实现优质资产的有效转换推送。基于贷后税务数据、征信数据、其他表现数据等多种数据的叠加,对企业生命周期有效评估,生成预警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提示。

其次,神州信息税务业务具有发展历程长、行业经验深厚、资源丰富的优势。神州信息以行业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税务各业务领域的大数据服务,涵盖数据采集、加工、使用、治理等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为大数据时代的税务数据资产管理和增值发展、行业场景融合应用挖掘提供全面支持。神州信息以大数据驱动业务创新为目标,通过多年在税务行业的深耕和价值挖掘,具备大数据资源获取、算力提升、数据建模、大数据治理等核心技术能力及行业场景应用能力,并以跨行业大数据融合方式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最后,辛园介绍了神州信息现阶段税务场景金融应用成果。神州信息依托税务数据,实现B端场景多维度应用,涵盖获客、数据、产品、风控、贷后等各个流程。通过充分利用税务数据,提升风控能力,对筛选出的优质企业客户进行增信,与银行现有产品进行融合创新,实现快速支持普惠信贷需求,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一体化精准服务。

张勇华:神州信息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

神州信息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张勇华介绍了神州信息基于生物资产的场景金融探索与实践。基于生物资产的场景金融指的是金融机构对种植和养殖业(农企和农民)的经营贷款。农业种植和养殖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金融机构由于生物资产估值、监管、处置难度大等原因不敢发放贷款,农业金融困境缺少有效的破题手段。基于生物资产,神州信息打造了“银行+保险/担保+政府+科技”的跨界融合模式,有效地解决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神州信息为产业提供科技监管手段,为银行提供资产动态估值,为保险/担保提供优质客户引流,为政府决策与管理提供支撑;银行为产业发放贷款,提供资金;产业主体将风险转移给保险/担保公司;保险/担保公司承担部分风险;政府为产业提供补贴和扶持政策。

跨界融合的关键抓手是科技赋能。神州信息依托IT系统研发能力、农业及金融信贷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大数据建模能力、场景金融方案设计及咨询和运营服务能力,以生猪产业为起点,打造一整套服务于养殖和种植产业的生物资产整体金融科技方案,深度挖掘农业生物资产价值,助力农业金融。神州信息基于生物资产的场景金融解决方案与外部联合开展了各项合作,目前神州信息生物资产场景金融业务已经在多家银行实现,包括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周至农科村镇银行、长安银行等。

神州信息基于生物资产场景金融,全面开展了生资浮动抵质押贷款整体解决方案,对生物资产供应链金融业务整体解决方案和生物资产线上信用贷款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试点。未来神州信息将依托金融科技创新,协助金融机构解决农业金融业务的问题。之后依托资产端数据资产,赋能金融机构拓展农业金融业务,赋能农业产业发展,赋能政府对产业进行扶持和监管。

周永华:华夏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

华夏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周永华首先对本期主题进行了思考。一是“新形势”,当前国家宏观层面上面临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因疫情而调整的货币宽松政策使得新增贷款投放大幅增加,进出口变化使得基础货币供应面临不确定性,银行业面临新技术带来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二是“如何拓展”,技术发展带来的场景变化使得银行未来的获客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发生根本改变,决定了今后如何拓展。三是“金融科技”,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治理,将银行现有数据变成数据资产,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做数字营销或者数据风控,从不同维度来拓展金融科技方面的工作。四是“落地”,落地就是一种可行性,包括财务资源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人才可行性。

之后周永华分析了目前银行业在金融科技场景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目前各家银行组织的金融科技培训很多,费用投入比较大,组织保障也已经建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认知有效性问题,传统银行认知到金融科技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特别是业务条线和科技条线的协同性、互补性有待加强;二是金融科技的投入产出比问题,金融科技投入往往存在一定的沉没成本和沉没周期;三是数字信贷的本质上是去增信,与传统银行授信逻辑不太一致,特别是在大公司授信领域怎么做好数字信贷的风险缓释,做好风险管理;四是试错容错问题,主要是对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投入失败的后续处理机制等;五是金融应用场景方面,基本没有完全实现纯线上化、移动化、数字化,存在很多待改进之处。

最后,周永华做了银行未来数字化转型方向探讨,一是把银行主体业务做成数字金融,所有银行存量及新增产品和业务完全线上化、所有业务移动化,继而实现所有业务数字化、智能化;二是进行开放银行建设,实现一切数字业务化,打造柔性组织架构,挖掘场景,实现对现有制度和技术的突破;三是在数字产业与数字生态方面继续加大资源投入,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及与合性第三方机构合作建设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适应不同场景的获客、盈利、服务模式。

陈龙强:中信百信银行副首席战略官

信百信银行副首席战略官陈龙强以“金融科技赋能产业数字金融”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陈龙强首先介绍了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消费互联网相对成熟,催生了对产业数字化的诉求,叠加政策鼓励和技术驱动因素,产业互联网和产业数字金融将迎来巨大的红利期。当前金融科技创新助力金融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已被充分肯定,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导向性文件,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的监管制度与市场秩序。产业互联网天然具有金融属性,其内在的各种资源错配对金融服务提出需求。金融将迎合数字化新兴变革,通过区块链、IOT等技术切入改变产业链模式,扩大金融需求空间,已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后陈龙强分析了产业数字金融的应用。2019年末金融机构投放到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55万亿,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只有11.59万亿元,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且线上化趋势明显。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望破局,产业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或数据赋能模式的迭代与技术创新,有效触达长尾小微客群,可以更有效控制风险。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应用,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利用区块链+IOT+供应链构建多方参与的联盟链网络,通过将核心企业发出的应收凭证多级拆转,从而将核心企业信用渗透至多级中小企业供应商,以解决其信用缺失和资金短缺问题。此外,互联网银行这个群体正在兴起,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百信银行等新兴银行与产业互联网的耦合度更高,将成为未来银行新势力。

许学军:深圳南山宝生村镇银行独立董事

深圳南山宝生村镇银行独立董事许学军以“金融科技为手段打造产融结合生态圈”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一是智慧园区系统撬动资源。2018年深圳南山宝生村镇银行上线针对农批商户的农批宝业务,2019年免费为海吉星子市场绿港园区开发“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园区主要管理功能系统化和移动化。目前形成了科技公司、园区和银行三方生态合作,园区利用自己的存量客户和人脉关系,参与获客和风控迭代。

二是横向扩展产业链,红酒供应链金融。红酒金融是个相对蓝海的市场,深圳南山宝生村镇银行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监管体系,通过电子围栏的方式对库存进出情况进行监管,押酒放贷

三是纵向扩展产业链,配送再到餐饮店。针对广东地区的三个核心企业,开发供应链系统,对发票、应付账款、商户财务信息进行比对,以商户对核心企业应收款为依据,折扣融资,不办理确权和汇款账户变更。

四是教育产业的产融结合。联合头部商户,打造聚合教育平台,通过产品标准、流量联盟、系统统一、金融分享等让头部商户形成分期品牌露出。

五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主要包括:与具有强数据、多区域、广覆盖的场景流量方合作;通过联合建设SAAS互联网核心的形式进行合作;通过建设SAAS大数据风控平台的形式进行合作;借助贴息模式,链接更多泛生活场景;联合数据实验室:共享资源;建设强大的云服务平台,实现共享、共生、共赢。

 

第三部分是专家点评环节,邀请到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业务协调三部主任丁华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宋鹭,CFT50青年成员、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从不同视角对本期主题进行讨论。专家点评环节由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主持。

 

丁华明: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业务协调三部主任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业务协调三部主任丁华明结合当前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进行了分享。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是当前金融管理部门的一项重点,也是当前行业的热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行业监管、社会监督、协会自律、机构自治”的金融科技创新安全“四道防线”。在前期的试点中,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全国性自律组织负责保障支持9个试点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成都五个城市的试点工作。在试点中,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政策宣贯、项目审核、风险监测、投诉受理等工作,为监管要求落地实施提供支撑。截至目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参与了60个已经公示项目中的40个项目的审核和辅导工作,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北京从第二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开始,科技公司可以申报试点项目,但必须有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场景支持,可以看出场景对金融科技创新非常重要。从前期已经公示的项目来看,金融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着力提升便民惠民服务能力,综合运用区块链、5G、边缘计算等技术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显著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地方方言群体、偏远地区群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范围,探索跨界合作,加强业务协同,开展安全交叉验证,推动知识产权抵押融资发展,探索灵活用工人员收入安全保障新模式,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提供金融支撑。三是聚焦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与政务、工商、电力、电信等领域数据融合应用,为实体经济提供“精准滴灌式”金融服务。四是助力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弥合农村“数字鸿沟”,推动农村金融渗透率和普惠度持续提升,为“三农”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五是加强金融服务风控力度,综合运用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知识图谱、隐私计算等技术将各方数据在不出域的基础上进行安全高效的融合应用,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金融机构整体风控水平

总之,不管是持牌金融机构还是科技公司,发展金融科技,拓展金融科技落地场景,还是要按照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原则,不偏离金融科技的初心和使命,真正做到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金融发展方式,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进一步增强金融核心竞争力。

董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昀对新形势下拓展金融科技落地场景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处于长期停滞、逆全球化思潮盛行、债务负担高企等新现象给金融科技发展带来挑战。新形势下我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发展格局中是主攻方向,金融科技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也应发挥基本动力作用。创新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既有技术因素,也有商业因素,至少包括技术发明、创新、创新的扩散三个阶段。金融科技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同时也要将先进的技术商业化,要有实际落地的场景。场景创新是创新和创新扩散中的重要环节,将技术用于金融体系的变革,提高金融服务的供给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打破信息不对称等。基于对美国的研究,美国创新能力下降主要是由于创新和创新环节出现了问题,新的技术没有很好地扩散到经济体系各个企业中。金融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一些金融巨头掌握了新的技术,但是整个金融体系对新技术的应用还不充分。在当前技术创新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的背景下,既要注重新技术的研发,也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场景建设将是对接技术和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节点。

宋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宋鹭研究员指出,“场景金融”的概念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诞生并广为传播的,时至今日,不管是“场景”还是“金融”,其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场景金融”的概念及其含义需要被重新界定。一方面,金融服务的场景化不再仅限于toC端的消费场景,而是逐渐扩展到产业链和生态圈的toB场景,并且场景的落地和融合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的功能产生了内在交叉效应和外溢效应,金融创新看似层出不穷,实际上金融的功能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反而更加回归解决成本和效率问题的核心。不管“场景”和“金融”如何变化,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是根本要求。因此,场景金融重点不是金融创新,而是要着力提高和改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与实体需求的适配性。在此意义上,基于技术创新的产品创新是支撑场景金融落地的核心要素,也是提高金融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环节。

车宁:CFT50青年成员、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CFT50青年成员、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从四个角度对“后”金融科技时代场景拓展进行了思考。

一是场景拓展的业务之维。所有金融业务都在谈金融科技,我们一定要了解各类金融业务的逻辑以及金融科技的具体影响。回望历史,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金融科技创新(ATM、信用卡、快捷支付)均来自支付。展望未来,金融向实体经济、数字经济投射能力、形成闭环也需要支付。

二是场景拓展的技术之维。全面思考技术作为一种资产在金融科技企业的价值。业务、而非技术才是驱动场景创新的真正动力,以技术为掩护的监管套利已然难以为继。对技术的需求是成熟技术而非前沿技术,是解决方案而非系统原型。

三是场景拓展的商业之维。商业的关键在于可持续,很多并不是需要自己在业务上、技术上有所突破,而是为前人的失败尝试找到可持续的商业之道。此外,需特别关注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的影响。

四是场景拓展的平台之维。双循环、新基建探索期,有形之手需要发挥更大作用。由线下到线上,政府在经济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凸显。平台模式衰微后,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和技术专业公司反而能脱颖而出,其发展将定义一个新的金融科技时代。

2020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