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简报 | 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39期:《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在京发布,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征集启动

首页标题    立言论坛    会议简报 | 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39期:《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在京发布,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征集启动

9月26日,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学术指导,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支持下,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主办,金融科技50人论坛、神州信息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协会支持的“‘数实融合’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新书发布”在北京人民日报社图书馆成功举办。来自金融科技领域的多位重磅专家及入围案例的代表机构进行了精彩分享。

 

会议第一部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先后致开场辞。会议由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图书联合主编杨涛担任开场主持,并对《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一书有关情况及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成果方面进行分享。


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在致辞中对各位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学术指导单位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及主办单位北京立言金融发展研究院表示衷心感谢,向《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一书的两位主编杨涛先生和马洪杰先生,以及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回顾了人民日报出版社与CFT50的合作历程,强调双方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已出版多本优质图书。他详细解读了新书《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的内涵。他指出,书中收录了30篇案例,内容涵盖了从大数据、人工智能,到物联网、云计算,再到生物识别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全方位地服务实体经济。书中深入挖掘了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提升惠民服务、小微金融服务等领域的细节,实现了纵向和横向的全面覆盖。这些案例不仅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相关产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国内外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教材。他坚信,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为产业升级和创新贡献力量。最后,他表示,人民日报出版社将继续秉持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向社会各界提供优质图书,为提升全民各方面的素养贡献力量。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介绍了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同时讨论了银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并提及了数字化可能对传统产业和就业产生的影响和挑战,也期待通过政产学研深入合作,加快推动数字化力量助力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大势。首先,他强调了近年来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并反思了如何推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他认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可以逐步推动理论探讨的深入。李扬详细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本质与特点,他认为,数字经济并非简单地将知识与信息数字化,而是将其融入信息网络,成为全新的生产要素。他表示,数字经济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变,而是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需要在新的生产机制中全面运用。其次,系统阐述了不同金融子行业的数字化变革趋势。一是强调了银行业数字化的重要性。数字化已成为国际竞争格局的关键推动力量,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他指出,尽管相对于某些发达经济体,中国在数字化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但在以银行业为代表的特定领域已体现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二是探讨了金融科技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赋能。他指出,非银行金融机构能够灵活满足不同实体经济、企业和客户的需求,更需要实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非标准化。证券业、保险业等领域也逐渐受到数字化趋势的影响,新技术在业务流程、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愈发凸显。最后,着重讨论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趋势。他认为,新兴金融基础设施已具备数字化要素支撑的特点,然而数字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公共性与私人性、开放性与专营性等的协调问题。他强调,数字化的彻底实施,不仅仅是将现有基础设施载体进行改良,更需要根据经济金融变革的要求进行全方位改进。

 

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回顾了自己近四个月的国际访问经历,强调了数字化在金融监管、数据治理和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指出数字化对个体特长的挖掘,契合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首先,他介绍了自己在过去四个月内对澳洲、美国和欧洲进行了多次访问,与多家企业和学院进行了交流。着重提及了欧洲在移动支付方面的进展,特别是苹果支付、Uber和PayPal的结合,强调了数字化浪潮的持续发展,没有因疫情或国际政治关系的复杂性而受阻。其次,深入探讨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尤其关注了人类行为动机和劳动分工理论。他指出,人类天然禀赋的不同导致了分工的产生,而分工又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了个体的天赋。数字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通过更精确地挖掘个体的天赋,使得创新、新产品和新服务得以快速产生。随后,谈及了监管的重要性,认为在数字化时代需要重视对数据主权的保护。他指出,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解决与实践发展不同步的问题。最后,他强调了数字化对于传播带来的价值,并感谢了参与评选活动的学者、机构,以及人民日报社提供的平台,使得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的优秀成果得以传播和产生影响。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图书联合主编杨涛从《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一书的基本情况、非银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三方面进行分享。首先,说明了《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一书的基本情况。杨涛指出,本届创新案例申报单位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金融基础设施等。在本届案例评审指标设计中,特别新增金融安全和科技伦理评审指标,入围案例聚焦于数字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技术创新赋能绿色金融、金融安全与科技伦理等领域,相较于前两届案例征集活动,本届案例征集成果更全面地反映出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的新阶段。杨涛表示,本届案例库遴选出30篇创新实践,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国内外前沿的金融科技创新,呈现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等对在创新探索中的现状与困惑之处,并通过案例系统地展示了金融科技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成果。从案例呈现出的创新成果来看,银行业在金融业中科技创新能力最优、数字化转型成效最好。其次,探讨了非银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杨涛表示,各类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重心有所差异,各有千秋。证券、理财等领域创新实践更多聚焦于以业务功能为主的数字化转型,注重于服务效率;保险业数字化创新则聚焦于客户流量转化业务流量,更加注重保险服务自身的质效;信托业金融科技创新起步较晚,但仍跟紧了时代步伐;金融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已获得国际多个创新奖项,成绩已有所积累。最后,从金融科技(企业)赋能实体经济方面进行阐述。杨涛谈到,从案例呈现出的创新成果来看,入库的金融科技企业中有 6 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各篇创新实践聚焦于服务金融领域的数字技术创新。杨涛指出,从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实践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其他区域在金融科技产业全场景布局、贸易对外开放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更具有比较优势。鉴于此,金融数字化离不开金融科技企业的助力,而案例库建设的重点工作更侧重于挖掘优质的、服务金融领域的“高精特新”。


会议第二部分,为新书发布及学术项目发布。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青年学者、图书副主编章荩今做调研行介绍及第四届案例库征集说明,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秘书长江映霞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代表发言。人民日报出版社第六编辑中心主任、副编审蒋菊平担任主持。

金融科技50人论坛青年学者、图书副主编章荩今介绍了金融科技创新实践调研行以及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库征集的有关情况。首先,介绍金融科技创新实践调研行有关情况。章荩今指出,“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库”是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神州信息共同发起,由金融科技50人论坛具体推动和落实,致力于为政府、监管、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重要参考素材,为国内外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鲜活资料,从而有效服务于我国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鉴于此,在大兴调研之风背景下,2023年以来,将对已经入库的案例,进行系列调研和持续的分析。章荩今表示,伴随大数据、新技术的应用普及,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在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文件指引下,相应的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也在不断加速。在此重要的数字化“转折点”,更需以数据资产入手,不断优化用于维持数据要素活力、支撑经济金融变革的微观基础。基于此,第一站选择了光大银行,围绕“数据资产”对金融业的影响已开展了调研。她谈到,后续调研,期待专家学者的参与。其次,说明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库征集情况。章荩今谈到,历经三年的有效发掘与研究,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库已初具规模,累计80余篇优秀案例从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分别结集出版。随后,她从案例征集时间安排、案例征集范围、案例评审委员会、案例评选方法、优秀案例展示等方面分别进行说明。

 

在学术支持代表单位发言环节,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秘书长江映霞对《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一书和优秀案例表示肯定,并从广州市金融科技支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两条线”、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创新性地推进有关团体标准的制定、诚邀专家学者结合“数实融合”案例进行企业调研行等三方面进行分享。首先,她阐述了广州市金融科技支持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两条线”。一是工信部门与金融部门合力,共同致力于广州产业集群发展。她谈到,工信部门负责拉通产业上下供应链的企业,整合有关数据至云平台。金融部门在此基础上,建立产业集群的数字金融平台。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经常组织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到集群进行交流。她表示,希望在政府的指导下,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以数字化方式支持更多中小微企业发展。二是“专精特新”企业评选与金融端通过协会实现联动对接。江映霞指出,协会通过多层资本支持专精特新的投融对接活动。以务实的方式,实现二者的高效对接。其次,她说明了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创新性地推进有关团体标准的制定。江映霞指出,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已制定11个团体标准。江映霞结合现有案例,说明协会在关于线上金融司法要素的解决方案方面,已制定三个标准,此举已成为全国首创。最后,她诚邀专家学者结合“数实融合”案例进行企业调研行,以期充分发挥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先行先试的优势。


会议第三部分为案例分享环节,由中国农业银行投资银行部顾问团队负责人刘海北,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龙盈智达首席数据科学家王彦博,中国民生银行科技部供应链团队负责人李腾飞,人保财险科技运营部经理(主持工作)吴国华和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坚军结合行业实践作精彩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宋鹭担任嘉宾主持。

中国农业银行投资银行部顾问团队负责人刘海北在题为《一站式投研资讯与智能工具平台——农银思享》的案例分享中指出,伴随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产品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企业客户的投融资业务趋于多元化、个性化,逐步由“融资”向“融智+融资”发展,由此衍生出两方面需求:一是商业银行对客专业融智服务需求;二是商业银行内部专业赋能的需求。基于此,农业银行推出“一站式投研资讯与智能工具平台——农银思享”,刘海北介绍了该平台的八个功能方向及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龙盈智达首席数据科学家王彦博作题为《量子计算在银行业务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案例分享。当前,量子科技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华夏银行首席信息官吴永飞研究员带领团队,于2020年创新提出量子金融科技方法论框架,为将量子科技批量化引入金融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此次分享中王彦博博士重点介绍了量子计算在智慧运营、智能风控、金融市场领域的应用研究。

 

中国民生银行科技部供应链团队负责人李腾飞在题为《易链“数”融——供应链金融数据增信模式》的案例分享中介绍,“供应链数据增信”项目基于开放银行、生态共建的服务理念,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设、科技赋能,将金融产品与企业运营深度绑定,实现对核心企业的金融赋能、对链条客户的无感金融、对业务人员的可视化管理的开放式、数字化生态金融服务方案,有效解决中小微长尾企业因自身信用不足、难以获得融资的困境。

 

人保财险科技运营部经理(主持工作)吴国华在题为《数智化农业保险服务平台“耘智保”》的案例分享中表示,中国农业保险是以政策性农险为主,由政府主导、组织和推动,以支农、惠农、保障三农为目的,国家财政拿出资金补贴,由保险公司承办并提供专业化保险服务。他指出,“耘智保”数智化农业保险服务平台,以统一数据中台为底座,面向农户、业务人员、三农人员,融合各种科技,赋能农险科技转型。

 

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坚军作题为《数据智能化风控平台》的案例分享,主要介绍中国银行在数据智能化风控平台上的应用及案例。他指出,智能化风控平台包括六个子平台,在平台基础上支持不同的业务领域,提供高价值业务场景的服务。他谈到,通过专利评估、建立科创企业评分体系可解决科技金融发展难点。

 

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随后,参观人民日报社史馆

 

【图书简介】本书是第三届“NIFD-DCITS金融科技创新案例(2022)”征集的30篇入库案例。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携手神州信息共同发起,金融科技50人论坛具体推动和落实,真实反映了国内外前沿的金融科技创新实践,呈现了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的探索与成果。本书既可以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素材,又可为国内外院校的教学、科研提供鲜活资料,还可有效服务于我国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数字化进程。

202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