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简报|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36期: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之“数据治理与证券业数字化转型”论坛成功举办

首页标题    立言论坛    会议简报|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36期: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之“数据治理与证券业数字化转型”论坛成功举办

 

6月16日,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金融科技50人论坛学术支持下,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联合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共同主办的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之“数据治理与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系列论坛在京举办。这是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成立后举办的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三十六期系列会议。

完善数据治理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数据治理也从局部数据管理、统筹数据治理,发展到如今以释放数据价值为核心的数据资产运营,内涵和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也不断推动证券行业的数据价值持续释放。随着“数据二十条”、“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组建国家数据局”等重要政策与改革的密集落地,进一步促进和提升了证券业机构数据治理的行动力。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生产力。加强数据治理,释放数据要素与资产价值,促进数字化转型,是目前金融业亟待攻破的难点,也是金融街论坛关注的重点方向。为充分发挥好金融街论坛年会“四个平台”功能作用,深化金融街论坛“一主N分多沙龙”长效办会机制,本次论坛以“数据治理与证券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邀请来自政产学研的专家学者,围绕证券业机构应该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健全数据治理的相关体系和机制,布局“数据要素和数据资产”的发展机遇,系统性培养符合转型需要的数据人才队伍等问题展开讨论。

首先是开场致辞环节,由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陆圣杰做致辞发言。本次论坛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主持。

杨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金融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信息处理行业,当信息技术发生快速演变与迭代的时候,天然的这个行业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当谈及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一方面意味着伴随着数字化新技术的迭代,金融的主体、功能、要素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重大变化另一方面,金融的服务方式、服务渠道、服务对象,在数字化引领下,也带来了一些全新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证券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中之重。证券业天然也是拥抱数字化重要领域,算法模型在股票市场的交易产品的设计渠道的构建系统的建当中,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今天聚焦“证券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探讨,证券行业的发展,为政策的制定,为创新的演进带来更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陆圣杰: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局长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陆圣杰围绕西城区和金服局服务和支持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相关情况,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享。

第一,发挥区域独特优势,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街集决策监管、标准制定、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功能为一体,在发展数字金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产业示范优势。于2017年启动“金科新区”建设,2019年,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进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中,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金科新区”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战略。“金科新区”的发展始终坚持产业规划引领,对标北京新总规对核心区发展定位,发布了《“十四五”时期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驻区资源优势。金融街入驻了1900余家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金融基础设施、行业协会等资源的聚集,既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丰富资金和资源,又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三是政策支持优势。为精准服务产业发展,陆续出台了“金开十条”“金服十条”“金科十条”“科创十条”等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助力赋能金融业、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专业服务的区域性政策。

第二,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大力服务驻区机构全方位发展。

一是“四位一体”服务。按照“政府授权+跨界共治+专业运作+市场机制”的架构模式,形成了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金融街论坛“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能级。

二是专业研究服务,为金融发展提供政策、研究支撑。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智库的交流合作,已与多家研究机构建立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

三是关系促进服务,为机构和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机构和行业协会搭建广泛的交流平台。从2012年开始举办金融街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11届,成为国家级金融政策宣传权威发布平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平台、国际间金融交流合作平台和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发声平台。

第三,加强区域内外合作,共同推动金融业做大做强。金融街区域内聚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希望能不断加强区域内外的交流合作,用好金融街资源促进证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是以北京金融街服务局为中介,推进首都金融业合作发展。秉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发展理念,为不同行业、不同机构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分享各细分领域的前沿思想、国际经验和具体实践。

二是以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为契机,促进国内金融业繁荣发展。进一步发挥资金、企业、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强与国内城市互动交流,持续深化金融领域务实合作,共享金融开放发展机遇,推动金融业繁荣稳定发展。

三是以金融街论坛年会及系列论坛为平台,增进国际金融协作发展。进一步强化金融街论坛“四个平台”功能定位,提升外籍嘉宾规格和规模,拓展国际化传播渠道,推动与更多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共同繁荣。

下一步,金融街服务局将进一步推动证券行业前中后台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动数据由工具转化为战略,进一步推动在发展中落实数据治理理念。

 

第二部分是主旨演讲环节,邀请到了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巡视员葛一苗,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委员汪兆军,中证数据副总经理汪洵,信达证券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俞仕龙,中央财大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京东集团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太辉围绕“数据治理与证券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分享。

 

葛一苗: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巡视员

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巡视员葛一苗围绕“数据治理与证券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分享。

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证券期货业数据治理、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监管工作,2021年发布了《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和《证监会智慧监管IT战略规划》,大力推进《规划》的落地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首先,在数据治理方面,证监会建立健全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协调机制、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开展数据分类、分级工作,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致力于提供准确、清晰、统一的数据服务,推动数据底座与数据治理服务能力的深度融合。

其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证监会将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中长期战略任务,以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证券交易所等核心机构已经规划和设计了数据治理与服务体系框架,完善数据治理制度规则体系,建设数据治理平台、新一代信息平台、数据中台等基础平台,且通过内外部数据融合,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应用,实现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证券金融机构制定了数据化转型战略,构建了多维、立体数字化技术支撑体系,沉淀高质量数据资产,用数字技术提升客户体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经营效率、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

另外,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2021年启动了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济南6个试点地区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设立了70多个试点项目,项目申报单位涵盖证券期货业核心机构、经营机构、服务机构,以及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企业等。通过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建立了统筹协调、科学有效的行业金融科技监管体制,打造了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推进了新技术应用,形成了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同时,还建成了覆盖35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的“监管链—业务链”双层体系,被纳入中央网信办“区块链+股权市场”国家创新应用试点。

同时,在科技监管方面,证监会构建了应用全面覆盖、流程相互协同、数据上下贯通、智能技术有效应用的智慧监管平台;完善了覆盖证券期货监管系统、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商业银行的监管业务专用网;规划建设在北京的上海交易所节点、在北京的深圳交易所节点、深圳交易所南方中心节点,形成了集中统一的监管大数据仓库;持续升级股票发行、上市公司、私募基金、证券经营机构、稽察办案等监管业务系统,丰富了监管的工具箱,强化了科技对资本市场监管的支撑作用。

最后,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在此背景下推动证券期货行业数字化转型、深化金融数据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成为必然方向,也是证券期货行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推动证券期货业积极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局,中国证监会将和相关单位一起,进一步推进数据安全治理的基础建设,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金融领域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开发和标准化工作,确保算法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加大云计算、区块链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大规模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鼓励产学研相关机构紧密协作,携手培养数字化转型人才,从而进一步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促进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汪兆军: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委员

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委员汪兆军从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成效及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两方面进行分享。

关于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成效,汪兆军指出,近年来,证券行业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治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开启组织架构变革。二是深化科技赋能,加速业务转型升级。三是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建设,构建安全可控体系。四是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服务温度。同时,证券公司在数据质量方面也开展积极研究和探索,完善数据治理体系,释放数据价值,加快推进数据治理及前沿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一是搭建“决策、推进、执行”三层自上而下的数据治理组织架构。二是强化数据治理管理制度建设,制定或升级公司内部数据治理体系相关制度,覆盖数据需求、元数据、数据质量等专项领域。三是积极开展数据治理文化建设,参与行业数据治理相关课题研究、打造公司数据治理运营品牌等。四是全方位推进数据治理工具建设,打造数据指标体系及标签体系,搭建数据质量平台、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等基础平台工具建设等。五是打造高质量数据底座建设,释放数据价值,构建一体化数据基建平台,打造公司级的数据中台等,持续提升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

在协会在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汪兆军指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协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证监会对证券科技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商用密码改造、标准化建设、“证券业联盟链”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等多个方面为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创造积极条件。一是制定发布《证券行业信息系统运维及信息安全技术实践汇编》《证券公司基于行业云的信息系统备份能力建设示范实践》《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等规则,加强证券行业信息技术规则体系建设。二是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连续多年主办证券期货业科技奖和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评估。三是积极开展数字化主题宣讲与经验交流活动,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实践报告及案例汇编》,提炼实践认识,汇集优秀典型案例,为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四是推出“证券业联盟链”,发挥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不可篡改、安全可信等特性,助力科技监管,服务业务创新,推动数据共享,完善数据治理,构建证券行业新型基础设施,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行业数字生态。协会2021、2022连续两年入“金融科技发展奖”,分别获得三等奖、二等奖。

最后,汪兆军提出,2023年是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协会将继续发挥好监管和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行业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助力科技赋能,营造健康有序发展的行业数字生态,为服务新发展格局贡献金融力量!

中证数据副总经理

中证数据副总经理汪洵结合中证数据在数据治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围绕“数据治理与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分享。

汪洵提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以及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起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数据的价值、安全和保护,数据的治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资本市场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过程中,一直比较重视科技和数据的建设。经过30年的发展,证监会整个系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监管业务数据,随着智能化监管的到来,迫切需要对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和治理,以满足资本市场监管对数据更大更迫切的需求。

汪洵提到,易主席非常重视科技和数据工作,早在2020年初,就提出证监会科技监管发展的愿景是“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2020年进行了科技监管体制改革,证监会建立了“一体两翼”的组织架构体系,“一体”指的是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和信息中心,“两翼”指的是中证数据和中证技术”。中证数据是在科技监管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职能定位为证监会系统的“数据管理中心”和“业务分析中心”,主责主业聚焦于“数据”,主要承担证券期货业监管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负责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和数据治理,为会内部门和会管单位提供数据服务。易主席也对数据治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数据治理是整个科技监管的基础,是监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关于数据治理,汪洵指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和业界关于数据治理以及与它相近的数据管理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在国内实践领域,企业和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应用和改造数据治理理论,发展出了各式各样具有实践特色的数据治理理论。中证数据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数据治理理论,探索形成了一套以“保障数据质量,提升数据价值”为核心,以“促进证监会系统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通、数据价值充分发挥”为目标的数据治理理论。

在中证数据数据治理实践方面,汪洵提到,中证数据按照证监会科技监管工作部署及数据治理规划,在会科技监管局的统筹指导下,积极履行证监会“数据管理中心”职责,积极推进两方面的数据治理工作。

一方面,在公司内部,按照经典的数据治理理论,苦练“基本功”,扎实开展数据资产盘点、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管理等工作,切实保障数据质量,释放数据价值。中证数据数据治理基本工作主要包括数据治理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数据管理制度和流程、数据治理主要领域以及数据治理工具等四个方面。一是在科技局领导下开展数据治理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明确数据治理路径;二是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职责分工;三是开展数据盘点、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等数据治理核心领域工作;四是建设数据资产运营门户、数据治理工具等工具体系,提升了数据治理的质效和自动化水平。

另一方面,承担行业数据中心职责,积极探索协调多个生产者、统一加工者以及多方数据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推进构建了证监会系统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通、数据价值充分发挥的数据生态。关于推动建立证监会数据要素流通共享生态:一是基本解决了资本市场的数据集中问题;二是已初步形成数据“统一加工、统一服务”的共识;三是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服务机制。

俞仕龙:信达证券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

信达证券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俞仕龙围绕“证券公司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进行分享。

俞仕龙副总经理首先从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方面讨论了数据治理的现状。从2018年至今,我国相继发布了《证券期货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引》、《证券期货行业数据模型(SDOM)》等一系列标准,为我国证券公司的数据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证券公司过去5年当中纷纷开启了数据治理工作,系统技术架构从集中式向分布式、低时延、开放技术架构转型,在数据架构上多采用数据库、数据中台技术,并采用了诸多信创数据库。

其次,在当前DT时代与数字生态的大背景之下, 证券公司纷纷聚焦数字化转型,转型过程以数据资产为核心,并以运营思维推进数据治理工作。 可以说,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相辅相成,数字化转型需要依赖数据治理的支持和保障,而数据治理也需要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和应用来不断提升其价值和作用!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赋能”。俞仕龙副总经理从“业务赋能”和“管理赋能”两方面分享了数字化转型的愿景和目标,从而解决数字化转型“去哪里”的问题。针对“业务赋能”,俞仕龙副总经理谈到了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投资交易、FICC、投行业务、资管业务这一系列券商业务板块面临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的变化和机遇;针对“管理赋能”,则从运营合规、风险管理、协同办公等方面分享数字化转型可能对公司管理带来的诸多帮助。

同时,针对数字化转型六大问题与挑战,俞仕龙副总经理提出应从以下方面应对挑战:一是进一步完善行业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二是进一步打造行业数据生态环境,围绕着数据这个核心资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进而形成证券行业数据生态的有机整体,促进数据的深入使用,助力数字化转型;三是进一步指导推动数据治理,坚持小步快跑、以点带面的原则,指导推动券商数据治理工作,解决数据治理投入高、见效慢的问题;四是在证券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数字化转型体系、组织架构与业务模式,进而找出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五是进一步加强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从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两方面着手信息安全工作,同时强化保护个人隐私;六是进一步鼓励解决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和痛点。

此外,俞仕龙副总经理还从组织架构、数据治理到数仓建设部署、数据中台建设等方面分享了一系列的信达证券数字化转型实践。

最后,俞仕龙副总经理针对数字化转型工作做出未来展望,提出数字化转型主要有以下七大发展趋势。一是结构化数据向多元数据转变,将改变数字化业务模式;二是统一数据生态的形成,将改变监管模式;三是AI生成式内容将改变工作模式;四是企业与项目的三维数据将改变风控管理、投研、产品模式;五是投资者数据资产化将改变服务关系;六是数据敏感性增加将改变行业的管理体系;七是数据微粒化将加速流动,并将形成交易型数据新业态。

欧阳日辉:中央财大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中央财大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围绕“数据资源促进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进行分享。

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发挥数据和技术双轮驱动作用。一方面,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渐趋成熟,为证券行业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条件。数字技术在提升客户体验、优化业务流程、丰富产品业态、提升经营和交易效率、实现专业定价和完善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数据成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别”、“数据是生产要素”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原始数据经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环节,完成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数据资本的转变,才能实现数据价值释放,这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

欧阳日辉从数据估值的视角探索了证券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三个思考:

第一,综合利用数据能力是证券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数据估值为证券机构获得高质量数据提供基础保障。

数据是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证券行业数据管理模式经历了数据仓库、数据湖和数据中台的演变过程;现阶段,证券公司要实现传统数据架构升级,提高数据治理能力,搭建自己的数据中台。证券业数字化转型必须深化数据综合应用,建立面向用户、面向场景的大数据知识图谱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强化数据能力建设必须解决“有什么数据,数据在哪里,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数据”等问题。数据资产估值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环节。

建立和完善数据资产估值的框架,为数据中台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数据资产估值是根据数据资产的本身价值特点进行价值评估,能够帮助证券公司厘清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投入成本和所获收益,为数据要素的应用和流通奠定基础,也是数字化转型中利益分配的前提。所以,证券公司要实现传统数据架构升级,提高数据治理能力,搭建自己的数据中台,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数据资产估值的框架。

数据促进证券业数字化的作用机理。数据资产估值是数据价值释放的核心环节,通过不断改进数据估值算法和模型,证券公司可以获得更丰富更多高质量的数据,促进数据资产流通、提高证券业展业能力和投资效率、助力证券业风险防范、优化用户体验,迭代优化业务模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据资产估值之后,证券机构可以在二级市场将自己持有的非公开金融数据与其他金融机构、用户或投资者进行数据交换与交易,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热点和用户需求,从而推广自己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促进数据流通。

第二,证券业数字化转型中数据估值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数据管理模式有待完善。目前证券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中小型证券经营机构没有形成真正的数字化思维,没有建设完整、统一的数字运营体系。比如,有些证券公司在进行数据资产估值时,可能会遇到数据不完整的情况,进而影响估值的准确性。对于维度非常多、类型组合复杂的股票交易数据,数据资产估值会受到数据源和数据集限制的挑战。

二是尚未建立统一的估值模型和框架。目前,关于金融行业数据资产估值模型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证券行业需要结合行业的独特属性和特征,以具体业务和应用场景为基础,建立证券行业的估值模型和框架。现有的常规估值方法可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使得证券公司不能根据其特定需求和行业标准自定义评估方法。

三是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在进行数据资产估值时,需要汇总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资产,如果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可能会存在数据泄漏的风险。另外,对于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数据,企业也需要保护数据的隐私性,以免遭受法律诉讼或损害声誉。此外,数据隐私保护是隐私保密性和数据可用性之间的权衡,要求证券公司有更完善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

第三,以完善数据估值为切入点促进证券业数字化转型。

最后,欧阳日辉提出以下五条建议,以强化数据能力建设,促进证券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建立金融领域的专业型数据交易市场,建议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金融数据交易的专门板块,针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对数据的特殊要求,开展金融数据的专业交易板块;二是研究设计与构建证券业数据资产估值体制机制,既要满足当前形成国内数据资产估值定价统一标准和框架的需要,也要考虑证券行业业务转型升级的新特征,使估值模型能够好地反映证券业数据资产的独特属性;三是探索使用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实时估值定价,使数据资产估值更加准确和可靠,能够满足行业高频数据和业务高活跃度的要求;四是积极推进金融数据估值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构建混合云基础设施,研发金融云等,提高数据挖掘能力;五是培养证券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加强对评估人员的理论和技术培训,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数据估值的评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朱太辉:京东集团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京东集团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太辉围绕“利用数据中台高质量推进证券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分享。

首先,新冠疫情爆发后,金融行业发展快速,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正在向“金融体系全面数字化转型”聚力,其中五方面的政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是主体层面,从金融科技公司主导转向持牌金融机构数字化主导;二是动力层面,从注重科技创新转向注重数据赋能;三是客户层面,从个人服务转向更加注重企业服务;四是业务层面,更加重视对普惠、农村、绿色金融补短板;五是监管层面,金融科技监管全面化和监管工具机制数字化并进。

其次,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动力从科技创新转向数据赋能。

一是政策和规则指引。顶层规划方面,包括国务院《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数据二十条”等;数据共享方面的《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数据流转层面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数据应用方面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

二是金融机构数据治理。组织规划层面,证券公司相继制定数据规划和发展战略,打造适合数据工作的组织结构,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明确基本工作机制、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技术能力层面,提升数据利用的技术水平和安全保护能力,以分级分类为前提、以科技手段为手段,推动数据治理系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数据保护层面,严防数据逆向追踪、隐私泄露、数据篡改与不当使用,在避免数据过度收集、误用、滥用的前提下提升数据使用水平。

三是金融机构数据应用。产品设计方面,面向客户、面向场景提供大数据知识图谱、综合分析等赋能应用,全面深化数据在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中的应用,通过数据驱动催生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加强对数据应用全流程的效果评价;技术能力方面,综合利用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可信安全环境等新兴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资产流通方面,探索建立多元化数据共享和权属判定机制。

另外,金融数字化的发展逻辑是,“人、货、场”协同数字化。金融数字化是从用户(人)、产品和运营(货)、场景和场所(场)三方面,对金融服务的整个供应链进行升维创新。

其次,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推进,核心在“内外联动”。通过数据、技术优化策略模式和解决方案,实现外部数字化与内部数字化的“内外联动”和动态演进。

同时,证券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是从数据驱动到数字运营。当前,一些机构的系统和应用重复构建;数据、计算和人力资源没有高效整合,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内外部数据难以统筹规划,数据能力无法应对高并发、强一致、横向扩展的业务场景。未来,证券业的数字化领先机构已搭建数据中台,采集和整合机构内部、外部数据,打破数据壁垒;不断迭代数据模型,统一加工、处理、输出标准数据;建立数据资产,持续优化证券业数据的调用、交付、应用模式,形成专业的用户画像、精准营销、辅助决策(量化投资)、优化产品、分层运营等方面。

从数据中台来说,一是证券机构搭建数据中台,打通数据孤岛,完善数据标准体系、改进数据质量管控、统一管理元数据等方式加强数据治理,最终提升数据的可得性、可用性和资产化。二是提升对外产品服务和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实现对客户需求的敏捷响应。三是改造内部组织管理,打通部门之间、系统之间、业务之间的壁垒,实现对业务需求敏捷响应。

最后,朱太辉提出,一方面,证券机构数据中台搭建需要因地制宜,核心是提升与顶层设计、业务发展、技术能力、组织管理的适配性。数据和指标体系保持一致性;注重数据的可复用,避免“重复建设”;注重数据积累与数据应用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数据中台的模式设计需要注重解藕与分层,实现动态优化。广义数据中台是涵盖企业管理、平台建设、数据治理、数据运营的大一统系统,门槛较高,且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难以真正成功。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也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数据中台本身也需解耦与分层。

 

第三部分是圆桌交流环节,邀请到了国联证券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尹磊、中债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皓、优炫软件数据库事业群总经理王国军、中国信通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级业务主管马琰进行深度探讨。本环节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持。

尹磊:国联证券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

国联证券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尹磊主要围绕国联证券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现状进行分享。

首先,分享国联证券在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现状。尹磊指出国联证券体量上为中小券商,在资金投入、IT人员数量等方面资源有限;目前正处于金融科技向数字化过渡的阶段,在以下三个领域重点投入科技力量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一是在交易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对于衍生品与固定收益业务,国联证券采取多元化的策略服务机构客户,在交易效率方面重点突破,顺畅交易流程,提升交易速度,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是在财富管理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基于我国目前居民财富需求与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匹配的现状,国联证券将财富管理定位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技术上搭建了公募基金综合服务平台,便于客户提出需求、与投资经理对接,同时也有助于业务部门打通中小银行渠道。

三是在运营管理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国联证券对于运营管理重点关注风险管理与绩效管理。对于风险管理,通过抓取公司各个层面的业务数据和技术分析,及时发现风险点,有效控制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对于绩效管理,通过抓取公司的运营数据,搭建平台分析员工的表现情况,通过绩效考核与业务分析调动员工积极性。

其次,分享对于证券业数据治理政策度的看法。尹磊认为《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的推出明确了主体机构的责任、公司内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体系的规范化有助于行业管理工作的提升。

最后,分享对于数据治理与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的期待。尹磊认为数字化对业务有巨大的赋能作用,中小券商未来的发展应该在一个长远规划的基础下,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断迭代,跟上技术的发展,分享数字化转型给整个行业带来的红利。

中债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债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皓主要围绕中央结算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与面临的实战层面压力两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分享中央结算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中央结算公司在2021—2025年规划中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按照四个步骤推进,即业务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业务化,形成一个闭环。

一是业务数字化。在1997年债券业务实现电子化的基础上,中央结算公司不断推进数字化过程,强化关键业务系统的自主掌控能力,在2020年完成新一代债券核心业务系统建设。

二是数字资产化。通过建设数据中台,在保障前台业务系统时效性的基础上,提升数据分析类应用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是资产服务化。通过将静态数据与算法、算力结合,形成数据服务,将资产变成服务。

四是服务业务化。通过数据沙箱,提供一个安全自主的用数环境,提升数据分析师等业务人员在服务业务化的参与度,实现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

其次,分享对于防范网络信息风险的看法。范皓指出,比起来自监管的压力,中央结算公司面临的实战层面压力更大,受到网络安全威胁越来越明显。为解决既要防范来自网络空间的攻击,但同时又不能影响正常业务的运行这一矛盾,一方面在边缘侧设置多种网络安全的设备,另一方面通过用户行为分析(User and Entity Behavior Analytics, UEBA)等方法提升主动防御和纵深防御能力。

最后,分享对于数据治理与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的期待。范皓认为要以数据+算法+算力的融合,来驱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过去几十年都是算力驱动,但是未来首先是要有数据,算法用来为分析和处理数据,算力支撑数据和算法,因此数字化转型应该是数据+算法+算力共同的推动。

王国军:优炫软件数据库事业群总经理

优炫软件数据库事业群总经理王国军主要从数据库角度进行分享。

首先,数据库作为各行各业信息化的数据底座,分享优炫数据库为券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一是通过共享存储高可用集群,确保数据库的稳定可靠,保证业务连续;二是通过数据加密、三权分立、强制访问控制等方式保证数据安全,还在数据库外部部署服务器加固安全壳,防止SQL注入、病毒入侵和恶意攻击;三是将人工智能引入数据库,实现智能运维、智能修复、智能学习、智能优化,同时为投资人构建模型,做出有针对性的智能化推荐。

其次,分享用技术防范金融风险的看法。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控,可以将白名单制度纳入访问控制,杜绝恶意访问、攻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智能化为投资者进行详细画像,同时将与投资者相关的对象关联判断交易状态,通过多种算法发现事前事中风险。为此数据库要解决两个问题,一种是实时交易的问题,另一种是在线分析的问题,并推出相应的数据库产品,要从技术手段上减少不法的行为,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者杜绝损失。

最后,分享对于数据治理与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的期待。王国军提出要建设面向未来的智能数据库,发掘数据价值,防范交易风险,保障数据安全。

中国信通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级业务主管

中国信通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级业务主管主要分享了信通院对于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的研究与工作成果。

首先分享中国信通院对于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的研究与工作成果。数字化转型金融机构离不开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双期叠加,这两方面都要推进。

一是要推动证券行业创新工作开展。信通院一方面参与了行业推进,参与办公系统、一般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划分设计;另一方面作为专家代表全流程参与技术创新项目的评审验收,并总结优秀的案例与经验。

二是牵头金融行业工作部的创新工作。通过设立课题研究小组、举办生态活动、技术评测等方式进行产业侧成果的推广,向行业输出好的创新产品。

三是为金融机构提供点对点的服务。信通院对于金融与技术创新如何融合做了大量研究,结合监管要求建立了一系列数字化的评估模型。

四是发布一规划两评估。信通院于2022年11月份启动了基于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的IT规划方法论研究,《基于业务价值的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估》标准,信创背景下的《金融业应用系统现代化建设成熟度评估》标准,同时也是信通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今年的重点工作。

其次,分享对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看法。信通院通过构建安全标准体系,开展对产业侧、行业机构的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安全把关,维护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分享对于数据治理与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的期待。马琰认为对于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核心就是要为机构带来业务增长,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