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论坛|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23期:“金融支持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闭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首页标题    立言论坛    立言论坛|立言首都金融论坛·第23期:“金融支持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闭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527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主办、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产业创新研究所和产业中国研习社共同承办、北京市朝阳区金融办支持的 “金融支持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闭门研讨会成功举办这是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成立后举办的第二十三系列论坛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同时全球范围内科技竞争与对抗日趋激烈,我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长期看,技术进步、产业转型、消费升级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动力,促进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课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金融也需要承担新使命、作出新调整。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四五”时期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工作方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对金融支持创新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加清晰的方向。未来,金融应该如何支持经济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金融不同细分领域如何与时俱进调整结构,形成相匹配的新产品新服务?金融、科技、产业如何实现良性循环?这些议题都需要更加深入的交流探讨。基于此,本次闭门研讨会邀请到来自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等领域专家,聚焦“金融支持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分享和交流。会议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产业创新研究所副所长张五明主持。

首先是开场致辞环节,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巍代表主办方做致辞发言。

金巍: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巍围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是双向奔赴的努力”进行分享。金巍认为,关于金融与服务创新经济这个命题,核心内容是服务科技创新。

今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专门提出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这个问题,审议通过了《“十四五”时期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工作方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要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金融体系更好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这是今天召开这个论坛的背景之一。

中央深改委的这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领域。从措施上看,主要有推进科技信贷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作用等方面。信贷方面,特别提出了强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职责范围内服务科技创新作用,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企业服务能力。

从金融服务科创的实践看,二十年来有很大的进步,支持的力度也很大。银行体系提供较多的科创金融融资工具,比如“科技创新再贷款”融资工具,贷款规模也比较大,成立了很多科技专营支行。在资本市场方面,成立了科创板并率先实行了注册制,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以“专精特新”,方向主要是科技企业和现代制造业。在区域金融改革方面,科技金融是央行推动的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内容之一,武汉等地是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总体上,在金融的支持下,我国经济发展在向创新经济转型。但是为什么还要在强调这个方面?为什么还要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思考:

第一,国际竞争环境恶化,竞争烈度剧增。近年来,由于国际竞争环境恶化,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当硬实力无法解决时,人们可能寄希望于文化,其中有个软实力问题。但当文化鸿沟无法逾越,只好用硬实力来说话,科技就是硬实力。现在看,没有高科技、现代制造尤其是数字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竞争烈度还会增加,当下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再上台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我国科技发展实际水平和科技企业质量不足。随着竞争烈度的增加,我国科技发展的实际水平被暴露出来,同时,科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意识也有很大问题。所以,今天讨论金融如何服务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不仅要考虑金融的问题,也要科技创新领域的结构、方向和战略问题,也要考虑提升科技企业的质量提升问题。

第三,金融服务能力不足,新经济金融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在工业经济的基础上,有很多惯性。而且飞速释放的中国经济潜能让盈利比较容易,实际上金融体系的创新并不足,投资理念和市场理念也需要进化。如果很少长期投资,那些具有真正科技竞争力的项目,那些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才能见效的项目,就不容易拿到投资,这就是为什么科创体系中的技术应用好,但底层技术研发比较乏力的原因。

总之,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在新时期有了特别的意义,金融服务科技创新,需要金融和科技领域共同努力,是双向奔赴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主旨发言环节,邀请到了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秘书长宋效军,蚂蚁集团研究院总监CDA数据科学研究院赵坚毅,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产业创新研究所副所长张五明围绕“金融支持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分享和交流。   

宋效军: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秘书长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秘书长宋效军主要分享了五方面认识和建议。

第一,建设银行新金融探索取得早期成果。建设银行非常重视科技金融,提出要像支持普惠金融一样发展科技金融。科技金融具体业务数字很亮丽,年报上有披露,我不做报告了。就战略研究汇报三句话:首先,建设银行作为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单位,总行成立了推进工作组和专班人马,行领导牵头,十余家分行参研;其次,建行研究院承担了中财办、国家科技部相关重点课题,组织研究《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机制》和《金融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建行研究院还委托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就科技金融立项八个课题,正在有序推进。

第二,金融支持创新经济需要两大动力。一是内在动力,银行过去依靠利差存活的状况已经无法持续,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应对生存压力,过去银行发展房地产信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周期厂利率普遍高,一般都在6%以上,总量接近40万亿,这么多的优质资产,银行躺着就能赚钱,现在利率降低到4.4%,房地产企业面临破产,处于转型关键期,银行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二是外在动力,当前我国与国际利差没有太大差距,G20里发达国家中银行贷款利率平均在4%,我国银行目前利率处于改革开放后最低点,银行利差已经没有再去挤压的空间了,科技金融可能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第三,发展科技金融首先需要创新经济自身高质量发展。没有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可能有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是否是各家银行的蓝海仍不确定。现在商业银行都去进行科技金融转型,会面对同质化问题,大家一窝蜂运动式上科技金融,无法支持一个行业健康发展。金融业要良性发展,一定要克服一个误区,银行或者金融不可能担负起救世主的角色,企业家比我们懂市场,科学家比我们懂创新。银行家只能做自己熟悉的领域,明确多层次资本支持定位:让风险投资来做初创投资,就是做初创从0到0.5这段;资本市场、科创版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成长阶段,从0.5到1进行成长投资;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主要支持成熟期科技企业,就是从1到10、到100的扩大再生产和产业化。某种程度上只有创新经济自身的良性发展,才有金融的支持和业务发展。

第四,金融支持创新经济要优先支持数字经济良性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短视,尤其是在中国商业银行上市以后,将更多的资源放在了短期的逐利上,尤其是房地产、互联网等所谓的高回报产业上。改革开放四十年间资本红利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最高达50以上,而全要素生产的贡献降低到去年不足30%。除了人口、劳动力因素,金融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本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但是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经济粗放式规模推动增长走不下去了。所以必须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外在压力是推动我们改革发展主要的动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我们喊狼来了,银行必破改革,结果我们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金融业二十年发展超过显著。现在最大的红利是数字经济,而数字经济的主力是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如果将投入房地产的四十万亿金融资源,投入到创新经济、数字经济中,那中国的经济将有很大的发展,中国金融会有更大的发展。为此,金融必须优先支持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

第五,金融智库化赋能对科技金融更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创新经济缺得不是资金,是资本,更是知本。过去金融提供资金支持很重要,但是科技企业。当前金融更多的支持应该放在金融对行业研究、产业研究、进行智力赋能上。要把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中的价值体现在对创新经济的研究赋能,或者某种程度上基于银行对社会资金流的掌握上,提出产业发展、产业支持的建议、战略。如果金融只强调投资,而不强调产出增加值,投资的企业出现创业失败、风险倒闭,投资收回不来,不可能有良性循环。因为最初资金损失了,再多资金资源投入都是要衰竭的。在这一过程中,各家银行尤其是国有几大行都要研究、走具有特色的支持发展。工农中建专业银行时期都是有特色的,都有研究所,在相对领域形成各自优势和特长。现在支持创新经济,也要选准目标行业,走专业化、特色化、智能化支持发展道路。

最后,宋效军指出,我们要重视金融战略家、金融智库的价值。要培养更多基于对金融熟悉,又长于研究产业、研究行业的一些金融家,或者引导金融研究人员赋能科技行业。科技的事交给科技企业,交给创新经济主体。金融要做好金融支持创新经济的根本性的变化,由基础研究开始做起,寻找各行熟悉、能够支持的客户群体、行业对象,精准支持做大创新经济的规模。

林晨:蚂蚁集团研究院总监

蚂蚁集团研究院总监林晨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享。

首先,蚂蚁集团践行习总书记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样一个大的思路,旗下网商银行一直坚守服务小微企业,坚持走数字化发展道路,成功证实数字、技术在金融行业内可以较为有效的服务实体经济。

银行业如果要真正服务好小微企业,更多要了解产业结构、上下游资金的链路以及每一个环节盈利的情况,整个环节资金押账的情况以及相关的风险等,需要真正深入行业、深入产业链的一些服务。网商银行现在沿着产业化的方向,尝试深入一些比较大的小微企业或者是小微经营者聚集的行业,例如说,餐饮、商超、服饰、建筑行业、制造业、汽车业、医疗行业等,并且基于这些行业的特征和这些行业相关的产业链的特点,对小微企业提额,成为推动网商银行业务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之一。

其次,网商银行数字化发展背后主要有以下三大动力。

一是数字风控能力。只有做好数字风控,才可以把真正优质的企业家或者小微企业筛选出来去达到正循环,而不是负循环。因此,数字风控是整个数字化金融业务最重要的一点。

二是数字经营能力,包括商业分析、数据科学、数据产品以及智能算法等。通过还款的记录以及各个行为判断客户是否是一个风险比较可控的人,并且在不断触达过程中找到最合适的产品以及最适合的服务模式。

三是数字治理能力。数字时代,数据是作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高效、长远、健康的数字治理,离不开合规的数据应用与数据共享的机制。

另外,当前的小微经营者真实的情况是有所分化的,并且大部分小微经营者表示最大的挑战是疫情持续不断带来的冲击。疫情期间小微企业需要金融服务帮助其走出疫情带来的流动性冲击、经营压力、净利润下降等。

最后,结合当前内外部的形势,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一是,重点的行业和地区的小微经营者需要更大力度支持。国家政策在支持小微方面一直不遗余力的,但是在当前疫情冲击比较明显的地区需要更精准、力度更大的举措。

二是,行业可以考虑用多种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化解小微贷款不良的压力。第一,鼓励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用多种形式转让,扩大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试点。第二,鼓励AMC等多类机构进入,以市场化的方式更多的消化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第三,鼓励国家政策性的担保公司,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业务规模,降低费率,也可以有助于帮助消化小微企业的不良。

三是,数据与信息的价值在小微企业的服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正向的作用,对于数字经济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数据问题其实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共同探索,制定完善信息保护与数据共享相平衡的机制。另一方面,持续的探索用科技的方式解决数据的问题,促进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整个银行业去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赵坚毅CDA数据科学研究院

CDA数据科学研究院赵坚毅基于CDA数据科学研究院的学术研究进行分享。

CDA对话分析的智能引擎,主要用于为业绩提升增加全新动力。对话数据分析发现对话的两端,通常一端是客户、一端是营销人员。通过对绘画的分析可以有以下五个主要的作用。

一是自动用户画像。通过机器学习方式自动获取客户的姓名、性别、年龄、收入、所在地区等,省去一些人为标注的时间和相关的一些成本。 

二是自动竞品分析。基于客户在跟营销人员聊天的过程中谈到的一些竞品、竞争对手价格或者服务产品方面跟商家的比较不同,自动进行竞品分析。

三是自动生成客户对产品的评价。

四是增强质检的能力。通过对语音数据、关键词的分析,或者说通过内部针对需要质检方面内容的建模,可以自动的把一些违规的话语检查出来。

五是缩短销售新人上手时间。通过对语音的分析可以显著的缩短试用期的时间,从而减少用人的成本。

CDA可以把中文的语音转录成文字,目前的识别率可以达到90%以上,基本上跟一些互联网大厂的语音识别水平保持齐平,并且能够区分不同的角色,甚至对多位会话场景进行角色的识别。对语音的分析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企业提高销售额,提高销售效率。

董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董昀围绕“金融支持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从宏观视角进行分享。他表示,“金融支持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是三个:金融、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经济学中的创新有其特定含义,对创新的研究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开始进入了正规化、系统化的轨道。从综合理论角度分析创新,大体是首次利用新的技术发明来进入市场,最后获得利润的经济社会过程。所以新技术的出现是创新得以实现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市场是创新的实现机制、载体,利润是企业家从事创新的目的,也是检验创新成果高低的路向标。因此金融支持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这条主线。

其次,围绕“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分析如何理解当下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或者创新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发生了系统性、根本性两大变化,一是后发优势变小了,从赤贫的低收入国家变成上中等收入国家;二是中美博弈之后,技术封锁、打压、卡脖子,一前一后两种压力,使得我国利用后发优势来继续实现小步快跑这个方式变得越来越难持续,空间越来越小,因此自主创新的压力加大。进入新发展阶段第三个原因是,过去利用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递减也缩小,因此我国必须实现要素积累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而这一创新驱动型就是狭义的、重大的、自主的原始创新;第四个原因是安全因素,卡脖子不光是技术进步速度放缓,还直接影响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国家整体的经济安全。基于以上四大因素,新发展阶段创新的战略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最后,需要思考如何能够真正的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创新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是实体经济的第一动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命题必须要通过服务好创新。

第一,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上升到这样的地位,不完全是通过市场自发条件行为能够解决的,金融本质上要讲究可持续性,因此当影响到国家安全时,要思考哪些公共物品的供给是需要国家财政来提供资金的,显然基础研究环节是需要国家来大量投入的,金融服务的供给者难有动力和能力去做好这件事情。

第二,如果从实验室出来面向市场,就不是纯公共物品了,金融有介入的可能性。而不管是风险投资还是资本市场,以大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是不够的, 因此,需要将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头等大事。金融机构占有的资金总量在整个金融结构当中比重非常之高,未来资本市场改革以后并不是一个金融机构不再重要,而是金融机构还要发挥重要作用的金融体系。金融科技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改造传统金融机构,推动数字化的主要动力,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使得金融能更好支持创新的另外一个突破口。除了公共财政要支持基础研发,商业化过程当中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要积极的介入,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富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之外,金融支持创新的第三个战略要点就是金融科技的发展。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理性分析金融科技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金融科技要服从金融规律,资金的价格需要供给和需求量端的力量来决定,而不是金融科技单方面能决定的。从支持创新发展这个角度来讲,金融科技能够很好的克服信息不对称,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更好的实现金融服务的供需的匹配。

二是,核心技术的研发是金融科技的根本,是改造金融体系的利器,也有可能助力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身需要科学技术力量助力注入。所以核心技术的研发对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本身至关重要。

三是,制度重于技术,技术是关键因素,但技术不等于全部。要通过深化改革让新技术进入创新领域而非寻租或破坏性领域,从而提高金融行业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力。制度是提升金融科技向善能力的关键所在。

四是,金融科技要真正持续稳定的发展,最重要的新型要素是数据。如何让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推动数据要素充分的流动,不断的提高数据要素资源的开发效率、配置效率,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以上几点汇总起来就是要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总命题,围绕提高金融服务是实体经济的效率总命题来发展金融科技,然后与财政资金、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协同发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中国创新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张五明: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产业创新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产业创新研究所副所长张五明围绕“加快提升风险资本对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整合与服务作用”进行分享。

他认为,首先,需要重新认知创新经济,避免行业狭隘化。创新经济发源于各个行业中创新诉求最强烈、创新活动最频繁、创新产出最丰厚的环节和链条。传统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按传统优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划分往往会使政策供给忽视传统产业中通过技术积累、工艺改进、产品更新所衍生出的新机遇和新赛道。因此,金融助力创新经济不能局限于某几个高技术行业,而是基于对各个行业的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分析和洞察的基础上,发挥对对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加速、整合与服务作用。

其次,强化对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整合和服务将是风险资本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内生需求。从政策层面看,在鼓励金融加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着力点一是夯实产业链与供应链,二是提升金融对创新全链条的支撑能力。从产业链需求看,链主企业对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金融需求快速提升,核心供应链企业更需要科技金融支持提升对链主企业的供应能力。从创新链层面上来看,高技术产业尤其是未来产业对创新全链条支撑需求在快速增强。从风险资本需求来看,对新赛道、新项目和新投融资模式的挖掘和探索也迫在眉睫,因此具有较强的内生动力。

第三,从发展现状来看,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错配情况依然突出。一是地域上不均衡,金融资源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创新资源在高校、科研机构密集的省会城市,产业资源分布在我国各个城市产业集聚区;二是行业分布不均衡,尤其在热门高技术行业中人才和资金的集中度过高。

最后,从发展方向上看,张五明认为,一是风险资本要从泛行业投资向锚定产业集群投资转变,深入到产业链上下游和供应链关系中;二是从成果转化的投资环节,锚定创新全链条转变;三是从一般项目化投资想锚定区域经济转变,强化社会风险资本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合作。

最后是圆桌交流环节,邀请到了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金融资产管理研究所所长、远洋资本董事总经理陈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首都金融智库合作基地主任李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数智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猿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实验室主任黄婧祎,北京优品三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于子祺,毕马威金融科技合伙人围绕“金融支持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讨论。 

陈阳: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金融资产管理研究所所长、远洋资本董事总经理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金融资产管理研究所所长、远洋资本董事总经理陈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第一,从新兴产业创新的市场需求角度来看。根据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形成产业创新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长期挑战,必须聚焦重点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产业瓶颈技术、前沿跨领域技术等,构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实现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我 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大约为3%,在总量上大致全球排名第二,但基础研究投入占比基本为 5%左右,相较于主要创新型国家和经济体的 15%~20%,两者差距较大。其中:参考我国七普数据,按照广义上的老龄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角度看 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整体产业规模约达5.7万亿元,预计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届时将占GDP的1/3以上。整体而言,要想顺利实现主导重点新兴产业高能极创新策源地和超大市场创新需求的预期目标,对应着数万亿以上级别的大规模长期资本需求。

第二,从新兴产业创新的金融服务供给来看。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以存量规模、长期资本供给的角度来看,银行理财、保险和养老金发展等相对不足,其中,保险和养老金规模仅及美国的10%。面对大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大规模长周期投资主力缺失,在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和风险回报难以准确定价的资源配置格局调整中表现为:一是金融资产权益错配,即储蓄资源可转化为资本投资的比重相对较小;二是期限结构错配,即长久期资金需求与较短期限资金来源的矛盾;三是普惠需求响应错配,即金融制度、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服务覆盖率,普惠金融本应指向的经济主体,通过现有金融体系提供的服务存在缺失。随着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已经进入到“全政府—全社会”模式的综合国力竞争时代,解决上述矛盾显得更为迫切。

第三,对规模化实现长期资本供给,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建议。公共政策性金融“不可或缺、不可取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其存在发展“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是长久性战略决策”,这是一百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共识,例如美国将其农业发展银行法定性为“永久性公法法人”。同时,整体实现产业创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做大做强三项社会性基础设施为支撑保障,即进一步做大做强全民教育、医疗、养老三大国家创新支撑体系。因此建议:一是在我国现有政策性金融功能和机构的基础上,丰富完善公共政策性金融要义,迭代完善其金融功能和发展定位,适时建立与我国新时期发展巨大需求相对应的国家公共政策性金融功能性协调发展机构;二是统一推进完善国家公共政策性金融顶层设计、功能定位、政策立法、机构改革和运营监管等;三是战略地支撑我国新发展历史时期大类新兴基础设施、高能极主导产业创新、高质量城市带发展,以及“银发经济”时代亟需的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产业创新工程等。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首都金融智库合作基地主任李晶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首都金融智库合作基地主任李晶围绕金融支持智能制造业进行分享。

目前,金融界和产业界所关注的更多的是金融如何来支持实体经济,那到底如何来支持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重点方向有以下几点。

一是金融支持的力度。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具体来看金融支持的规模还不能满足现有智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总量存在不足的问题。以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例,现有新能源车企更多是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很多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力度有限,更多信贷资金银行投向了国有企业,但是新能源车企更多是民营企业,而且民营车企做了很多的创新技术,但是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是有限的。

二是金融支持的效度。评估当前金融支持效果如何?随着制造业自身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升级。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原先传统的很多燃油车企正在逐步被新能源车型取代,相关企业逐步在做并购或者重组,有些企业甚至是淘汰老旧或落后技术,去过剩产能而被淘汰。同时,并购重组的融资渠道,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多获得融资渠道的维度有限,国内资本市场对于现有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审批事项与现行政策错位,目前很难通过国内资本市场融资。

三是金融监管政策支持力度有限。现有很多政策跟现在结构性产业模式属于错位发展,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否可以被列为绿色金融支持范畴,目前几个部委的解释口径不同,银保监和人民银行统计维度不同,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还需进一步明确。其次,通过金融这一维度重点来支持智能制造业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动力机制正在发生变化。总体上看,原先从高投资驱动变为资源能源要素驱动,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包括资本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等创新因素驱动。随着双循环发展动力模式转换,智能制造业模式也在发生重要变革,很多一些大量颠覆性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演进,所以需要不同的相应金融创新工具进行一些匹配和支持。

四是金融要重点支持智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金融应该围绕支持制造业建设创新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在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的技术研究中心,支持重点制造业领域的核心共性技术,尤其在芯片领域,目前国内有很多的设备和芯片还是依赖于进口,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金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重点支持,一是要提供更多不同个性化的融资产品,加强政府引导资金来支持相应的企业优化升级不断成长;二是要重点支持智能制造产业链的集约化发展,避免多点开花,不利于发挥集聚效应;三是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利用数字化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企业,通过金融工具不断支持新能源车企做大做强,提升国有民族品牌的建设。

毛颖: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数智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数智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毛颖围绕“数字经济新趋势下,金融创新携手科技创新创造新供给”进行分享。

第一,研发、人才和基础设施。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美国之所以在中美科技竞争过程当中首当其冲的把人工智能作为需要加以管控和限制的行业,根本原因在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高科技的人才,而且基本上就是聚焦在计算机和数学。

第二,人工智能科研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算力。从金融政策支持的纬度上来讲,不仅是人才的汇聚,也有研发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从一个能够面向航天民用、商用的这些落地的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维度来讲,它的规模化需要市场化的金融支持来进行补齐。

第三,政策给予金融支持相结合。通过政策和金融支持的维度把不同的研发产品和应用的主体在金融政策支持的框架之下有非常好的系统性的支持。产业链整体系统性金融支持在人工智能行业里面落地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黄婧祎:北京猿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实验室主任

北京猿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实验室主任黄婧祎基于猿链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进行分享。

首先,依托于“十四五”提出来的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向,黄主任从包含了Web3.0构想上面如何实现用户数据的自主确权和资产安全及未来转移可行性的技术保障等方面做了相关介绍。由于数字资产目前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不乏资产被盗等情况出现,因此,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指导意见。

其次,基于合规发展的全球化视野,猿链设计了KYT & Pin KEY组合工具。猿链的KYT自生长动态标记是通过行为建模和数学建模在自研的AI计算引擎中不断计算产生的,该计算引擎不仅弱化了单个账本的自有结构,还可以同时接入多类不同账本进行实时数据碰撞计算。引入该技术的平台可在交易发起前通过KYT快速识别出交易对手的潜在身份风险,并通过Pin KEY环节执行AML&CFT工作;Pin KEY技术在保护用户数字资产安全中同时起到重要作用,极大可能地防范用户数字资产被盗及他人侵占性转移的发生。

因此,猿链网络在Web3.0中主要的发展目标集中在研发诸如保证数字资产安全、二次确权、合规流转等的应用型技术工具组合,猿链将持续不断地支持Web3.0合规发展工作。

于子祺:北京优品三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

北京优品三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于子祺围绕“通过数据资产增信,帮助中小企业获得基于交易信用和交易订单的普惠金融支持”进行分享。

首先,根据最新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或者《商业银行法》规定,已经排除了银行自建金融场景,垄断交易数据,从而将金融服务植入的做法。政府主要推动数据、科技和金融三者的分离来避免垄断情况的发生。三悦科技在发展过程当中主要进行科技场景的建构和交易数据的结构,为政府、核心企业或者是一些产业的互联网平台来建构数据资产平台。

其次,目前从大的逻辑架构上来讲,深入布局到任何一个产业端的时候主要建立四大类的平台,一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平台,具体的呈现方式布局在各地方政府的金融服务平台上,或者是做到行业专业服务平台上的一些流量入口,然后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推动普惠金融产品业务的发展。二是场景数据的服务平台,主要是业务确权中心,还包括资产模板、数据验真平台、数据在线核证等,通过数据的接入、分析、清理、处理等方式将这部分数据进行初筛,把相应的判定结果推到银行的风控部门。三是风控模型,银行会对客户来进行评分,进行债项评定,基于历史交易数据的信息来判定交易放款规模。四是物权,实现资金流、货物流、订单流三流结合以后保障相应的放款风险被解决。

最后,数据资产增信的产融服务模式主要有三个重要的突破,一是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保证债项准入品质;三是保证债项充分的隔离。这笔数字债项与贷款企业一般经营性账户上的资金隔离,通过数据资产增信的产融服务模型推动了银行在数字供应链金融领域里的一些革新和变化,主要体现在审批模式的变化,对于同一类场景结构模型和数据字段是相对固定的。现在客户的审批范围也发生了变化,模型建构了以后可以做到从单一客户的审批变成批量客户审批。风控模式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过去供应链、交易数据或者产业生态体系数据等都为行为数据分析,现在要实现数据的交叉验证,解决上链企业的风险和监控的问题。

张豪:毕马威金融科技合伙人

毕马威金融科技合伙人张豪围绕如何有效促进金融科技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金融科技作为特殊的赛道,企业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三个主要的维度:人才、资本、科技。

第一,从人才的角度。科技公司首先需要吸引人才,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人才吸引方案一定要把握住以下三点,一是股权激励什么时候执行;二是不同人才需求不同,股权激励需要分层;三是税务筹划。

第二,从资本的角度。金融科技属于创业过程,对于资本的需求是很大。上市之前需要把一些公司的基础设施先搭建好,这样才能最快速的抓住资本。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应该提前重点关注,如何调整架构从而更好的适应资本的需求。

第三,从科技的角度。科技创新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科技过于集中是一大痛点,科技集中在一个公司,造成这个公司变成了成本中心,利润记在了销售公司或者真正签合同的主体公司中,所以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是割裂了,造成税收效益低,过于集中不利于公司整体发展。应当思考科技如何让有效的在整个集团之内进行布局才能达到利润和效率的最大化。

 

 

2022年5月27日